2024-11-28
新出爐的台灣米其林指南,是大放異彩的一年。
《台灣米其林指南2024》共有49間餐廳摘星,淨增加5間摘星餐廳,總星數60顆,淨增加4顆星,兩者皆創下米其林指南進入台灣7年最高。
一星餐廳共41間,新增10間新餐廳:A、Circum-、盈科、雋、L'Atelier par Yao、MINIMAL、NOBUO、SENS、Wok by O'Bond、元紀,其中MINIMAL更是全世界唯一一間摘星的冰淇淋盤式甜點店。也有3間餐廳掉星,包括教父、Longtail和鰭野村。
二星和三星餐廳名單仍維持去年原樣。依城市來看,從2022年以來被納入評鑑範圍的台南,今年仍未摘星。
今年名單有三大重點趨勢:
米其林指南進入每個新興城市的前5年,每年星級餐廳總數及總星數都逐年增加,包括上海、新加坡或台灣皆是如此。但過了蜜月期,就逐漸校正回歸,尤其今年港澳總星數大減28顆,新加坡少1顆,世界上米其林星星最多的東京,降幅更比往年明顯,摘星總餐廳數與星數分別大減17間和23顆星,而上海則是勉強持平。
相比其他已公布今年米其林指南的亞洲城市,台灣今年摘星餐廳數和總星數都成長,儼然是亞洲之光。
「我覺得米其林很大方耶,」長期關注台灣精緻餐飲、Taster美食加網路媒體創辦人高琹雯評論,「一則以喜,台灣餐飲業雖面臨缺工等困難,米其林(過去幾年)給星還是有給主廚創業希望,讓生態系更完整。」
她更透露,這反映在米其林指南發布形式的落差上,「新加坡今年非常慘淡,連頒獎典禮都沒有,」相比之下,《天下》觀察,台灣發布會上歡呼聲不斷,呼應米其林大放送星星的盛況,「至於米其林和業主(觀光署)續約時達成什麼新協議,我們就不得而知了,」一位不願具名的美食家現場坦言。
一個業界近期觀察的重點是,fine dining界人才異動頻繁,許多星級餐廳主廚離開自立門戶,會不會讓原本餐廳掉星?
結果是,這些星級餐廳留下的團隊,仍保住米其林星等。例如,去年底換新料理長的巴黎廳1930、去年5月換新主廚的雅閣,唯有今年5月創辦人暨主廚林明健離開的一星餐廳Longtail掉星。
「這些餐廳依舊名列米其林榜上,能看出米其林評鑑對餐廳整體實力的重視,更強調唯有穩定團隊,才能確保餐廳維持高水準表現,」餐飲訂位系統inline前台灣區總經理蕭至瑋分析。
這次新入榜一星餐廳一舉增加10間,其中多是原本星級餐廳名廚的新作品。
包括三星餐廳頤宮前主廚、人稱「早哥」陳泰榮開設的雋、二星餐廳RAW前主廚黃以倫開設的A、前二星餐廳祥雲龍吟主廚稗田良平開設的盈科、一星餐廳請客樓前主廚林菊偉開設的元紀、一星餐廳de nuit前主廚吳定祐開設的SENS,以及米其林推薦餐廳蘭前主廚李信男開設的NOBUO。其中更有5間開幕不到一年就摘星。
「從這些得星,我感覺到生命力,」飲食作家陳靜宜點評,「他們從大機構、體系脫離出來,單飛照樣拿星,顯示機構讓主廚比較少有發揮空間。」
雖然,許多餐廳在名廚離開後仍保住星等,但她也建議,業主該如何達到餐廳最大程度的盈利條件,又能補足主廚的自我實現,將是這股趨勢中需要思考的地方。
台灣fine dining飽和危機
但,即便今年台灣米其林星光熠熠,掩蓋不了的是,台灣精緻餐飲正陷入飽和危機,替這些fine dining餐廳的永續發展投下一道陰影。
疫情中開fine dining餐廳的熱潮,強碰疫後出國熱潮,高消費力族群搶出國吃喝,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fine dining餐廳供過於求;再者,疫情中消費者更願意花錢吃飯,精緻餐飲的價格天花板愈撐愈高,也在疫後通膨中面臨考驗。
「其實大家吃累了,」知名飲食作家葉怡蘭直言,「過去幾年,我們迎來台灣fine dining最興盛而燦爛的時候,但新餐廳出現的太多太快,市場的胃納不見得能消耗。」
當台灣人再次出國,fine dining餐廳基本盤客戶減少,來台國際觀光客目光仍停留在小吃身上,不像以前愛光顧fine dining餐廳。葉怡蘭觀察,一些餐廳疫前國外觀光客佔比超過一半,現在則無法回復至此。
為了吸引對價格愈來愈敏感的國內消費者,高琹雯觀察,現在也愈來愈多fine dining餐廳推出不用動輒吃3、4小時的短菜單,或價格更友善的午餐菜單。
也因此,即便這次台灣又增加多間米其林生力軍,高琹雯擔心地表示,「生意量沒有上去,更多人競爭同一塊餅。」
光明及黑暗並陳,是2024年台灣米其林指南的最佳寫照。
資料來源: 天下雜誌2024-08-27